每每朋友想向我強調學車的重要性時﹐都會提出極其極端的例子 。記得某次夜宵時﹐施姓友人問我﹕“如果一天﹐你鄰居陣痛要臨盆﹐但不能自己駕車去醫院﹐找上你﹐那你怎麼辦﹖”
我說﹕“我們又不是住在荒山野嶺﹐她可以找別的鄰居呀﹗更何況她如果真是我鄰居﹐明知道我不會駕車﹐卻硬硬找上我﹐與其說她看得起我﹐不如說她想來找碴﹖”
“以目前的狀況﹐不可能整個城市為了說服我學車﹐而特地學諸葛孔明擺個空城計那麼用心良苦吧﹖﹗還有﹐她老公﹑父母兄弟姐妹也都也死光了嗎﹖再不然打電話到醫院﹐救護車該不會見死不救吧﹖如果情急﹐其實﹐我不介意用電單車載她到醫院 。要不然﹐她大可學習 《茉莉花開》 的章子怡﹐在大馬路旁上演馬路臨盆的戲碼﹐既壯觀又有紀念性﹗”
這邊廂才解決一件棘手的迷離案件﹐另一廂﹐許姓的友人又問我﹕“如果你坐朋友的車到野外出游﹐走到荒山野嶺﹐朋友忽然受重傷﹐得馬上送醫院急救﹐那你該怎麼辦﹖”
“打電話呀﹗”
“沒訊號呢﹖”
“沒有訊號的話﹐那只好等貴人或神仙經過﹔如果什麼東西都沒有﹐那也許是他的死期已到﹐我頂多在他喪禮時﹐包多點帛金給他便是﹗”

我不明白為何我活在這個文明的世界﹐每每一定會是我遇到那種災難電影才會出現的劇情﹐而且當時一定是荒山野嶺﹑四下無人﹐只有一輛 “道具” 車在那兒 -- 劇情一定是像朋友們安排好般山窮水盡﹐唯一的求生工具就是汽車﹗好像他們是 Survivor 的主持人﹐而我就是倒霉的參賽者﹗
當然﹐做我的鄰居或朋友的也都很倒霉﹐因為有幸撞到 76 年才出現一次的掃把星的他一定會在杳無人煙的鬼域出事﹐而不會駕車的我﹐只能站在一旁﹐眼睜睜看著他死去﹗
其實﹐有些時候我答得不耐煩了﹐便會問朋友﹕ “我學過CPR 急救﹐你學過沒﹖在生命危急的時候﹐CPR不是比駕車更性命攸關嗎﹖”
這招對大部份想逼狗跳牆的野孩子還蠻有用的﹐因為擁有無敵的駕車能力且才華洋溢的他們總是漏掉了CPR 這門無聊的學問﹗
其實﹐我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欠缺的東西不少﹐汽車暫時沒有在候選名單內﹐為何大家一定要用大家的慣性生活方式套在我身上﹖也許偶爾﹐下雨天﹐騎單車會有那麼一點不方便﹐但是我還是有其他 alternative 的﹗
很多人都告訴我﹕“有了車你就會方便很多。” ﹐每次催眠我的時候﹐大家都會一昧地吹捧學車﹑駕車的好處﹔好像駕車是百益而無一害的﹗但是﹐怎麼私底下﹐脫下 “汽車銷售員” 的面具後﹐大家卻又很有默契地在抱怨供車﹑塞車﹑汽油漲價﹑過路費調高的問題﹖﹗怎麼白天賣完汽車﹐晚生又在夜市擺攤子賣矛﹑賣盾﹖﹗
所以﹐某次﹐我便帶點責備的語氣對某個倒霉的友人說﹐那其實是垂死掙扎的溺水者企圖拉多一票人下水的心態﹗這些人﹐口裡一直罵政府調高油價與過路費﹐每天因為塞在車龍裡而漂白了頭髮﹐但眼看你活得自在的﹐心裡不是滋味﹐便百般地說服你加入這個白髮魔女的行列﹗
其實﹐人類都不曉得自己有這種 “天誅地滅” 的心態 。試試回想﹐從前唸書的時候﹐你是不是偶爾會問你身邊的朋友﹕ “功課做完了嗎﹖” “考試準備好了沒﹖” 而每次聽到否定的答案時﹐心裡是不是會如釋重負﹐甚至暗自開心﹖怎麼我們會因為好朋友沒做完功課﹑沒準備考試而暗自開心呢﹖想想吧﹐也許你會發覺這 “拖人下水” 的 theory有它的道理在﹗
朋友告訴我﹕“汽車是生活必需品” ﹐但是我們陳家三十年來沒有汽車可駕駛﹐卻依然活得逍遙自在﹐所以﹐請原諒我無法理解 “必需品” 這字眼該用怎麼個詮釋法﹗
學車﹑買車需要一筆錢﹐而我只是個寒窗苦讀的窮書生﹐哪來多餘的銀子可以投資在汽車和汽油身上﹗所以﹐偶爾﹐我難免會懷疑大家叫我學車買車的真正意圖是﹐想炫耀自己的經濟基礎有多扎實﹗
記得我之前曾經借用心理學家 Abraham Maslow 的 Heirarchy of Needs 來解釋人們
寫部落格的心態﹐今天﹐我也要用同樣的模式來破解 “汽車是生活必需品” 的迷思﹗會說出 “汽車是生活必需品” 的人﹐其實難聽一點來說﹐就是不懂民間疾苦的紈袴子弟﹗許多島國因為土地有限﹐都會儘量減少使用汽車﹐而貧窮國家的老百姓們更以電單車或自行車來代步﹐這些人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有車人士就比他們多長了一隻眼睛﹑一隻耳朵不成﹖﹗ 什麼必需品個屁﹗
而且﹐如果汽車只是為了代步那麼簡單﹐為何三不五時﹐身邊的朋友都在琢磨著何時籌夠錢﹐更換更美更豪華的汽車﹗所以﹐那一次﹐我就以心理學和經濟的角度向許姓朋友分析﹐汽車是如何扮演好虛榮的工具﹗
說汽車是基本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s) 的一部分﹐打死我也無法苟同﹐但是我可以承認它作為一個完成安全需要 (Safety Needs) 和尊重需要 (Esteem Needs) 的功具的價值﹗實際上﹐鐵包肉的汽車卻是比肉包鐵的電單車來得更有安全感﹔而且晴時可以遮陽﹐陰時可以擋風遮雨﹐此為安全需要﹗至於尊重需要﹐典型的馬來西亞公民在出來社會工作後﹐一定會遵循社會訂下來的程序生活﹕買車﹑買房﹑找老公娶老婆﹐生孩子﹐然後等死﹗從這點﹐其實﹐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壓力在學車﹑買車這方面扮演了隱形﹐但舉足輕重的角色﹗買車﹐在某種程度像是在跟周遭的生活環境宣誓﹕“我真正長大﹐有經濟能力了﹗” 而一個人買的汽車款式﹐更能顯示出自己到底 “長多大” 了﹗當初﹐Ekonomi*1 老師解釋 barang mewah*2 時﹐不也是用汽車來做例子﹖
雖然辯論時﹐朋友們總說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但是當你聽到朋友們無時無刻不在討論著最新款式的豪華轎車以及何時可以換車時﹐你其實清楚明白﹐汽車不會只是安于 “必需品” 這個位置的﹗它是一道經濟獨立的門檻﹐是一個標榜著個人地位的辨識工具﹗而我目前只是一芥窮書生﹐什麼獨立門檻﹑辨識工具對我而言﹐暫時沒有太大的意義﹗沒有汽車﹐我依然過得很好﹐請不要以你的生活方式來困擾我﹐雖然﹐偶爾﹐我會相信你是出於一片好意﹐但是也許你不了解世上有一種說法是﹕“好心做壞事﹗”
記得教授常說﹕“人們最不喜歡聽心理學家發表偉論﹐因為心理學家喜歡揭人們的瘡疤﹗” 很多時候﹐這些瘡疤是潛意識的﹐所以﹐要看明白﹑要虛心受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如果你對我的 “虛榮原理” 感到質疑﹐甚至有少少反感﹐那就當作一陣狂風呼嘯而過算了﹗雖然不是每一個心理學家的說法都可以成立﹐而我的分析也許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卻不失為一個自我檢視的方法﹗
我想﹐也許哪一天﹐時機到了﹐說不定我也會迫不及待﹐想加入白髮魔男的行列﹔但在這之前﹐請大家耐心等候﹐別再問我什麼時候學車﹑買車了﹗太監不煩﹐王太子也會覺得煩﹐OK﹖
*1:經濟
*2:奢侈品Labels: 廢話歪理,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