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06

世界真係小小小

其實﹐應該先動筆寫一篇祭文給準備閉關修練的他﹐然她的已有雛型﹐只需補頭補尾補補粉﹐便可粉墨登場﹔而他也像超人離開 Lois 那樣悄悄飛走了 。照人間的說法﹐應該是飛回來了﹐不曉得為何在這會變成 ‘飛走了’ 。不曉得 。于是﹐就這樣 。

這原本給她的留言﹐由於近期沒啥靈感﹐收了回來整理後﹐登在這裡﹐當作奇聞共賞﹕

為了將來在某個街角到碰你的時候﹐可以跟你打招呼﹐我翻閱了你從前的飛行表 。這才發現你的文字真的很精彩 (客套﹐哈哈﹗) 。雖然我暫時還算蠻清閑的 (觸木)﹐教授和老闆都還沒有開始催貨﹐但要我重頭到腳﹐一篇一篇細讀某某某的網誌﹐還是有點重量 。 但你的文字勝在夠生動幽默﹑也或許是因為你的人生旅途還蠻精彩的﹐當然也因為你的文章數量還不至于扎死人﹐所以﹐我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電腦前﹐細數你飛過的每一條溪流﹑每一片草原﹔看了你提到的那張照片﹐還有你沒提到的 (嘻嘻﹗) 。說實在﹐花的時間不長﹐因為後來﹐我幾乎是像殭屍那樣的跳著看 。偶爾﹐會 (被逗得) 一個人傻笑﹐我想﹐當時如果有別人在﹐那我的下半生也許就會在紅毛丹園渡過 ... ...

Dot dot dot 的後面是 ‘我的前公司的敏感文字’﹐循你的要求刪掉了﹐改天可用來威脅你﹗哈哈﹗哈哈﹗
記得小學的時候學過一首歌﹐歌詞好像什麼 “世界真是小小小” 的﹐長大後卻發覺我們眼睛所能觸及的那片天空還是有限的﹑地平線外還有我們看不見的地平線s (小S 徐熙娣是複數﹐怕你不懂英文) 。

他們說﹕流動電話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這論調可以搬到國會﹐讓那些豬腦去吵﹐最終﹐肯定還是得不到什麼感人的結論 。但我可以肯定﹐這地球因為互聯網而擴大了﹐但人與人的距離卻因為它而拉近了 。

至少在部落格的世界裡﹐這道理是成立的 。

我是這樣堅信著的 。

Labels: ,

28.7.06

老祖宗又駕到﹗

上一篇文章標明 [我們的趙錢孫李] ﹐可偏偏漏掉 ‘趙錢孫’ 。如果我生在宋朝﹐現在應該在午門聽斬﹔明個兒﹐我的頭顱肯定不在脖子上了 。為了將功補過﹐也希望更多人可以籍著這兩篇文章認祖歸宗﹐便補上這篇後續﹔可我的好朋友們都不愛用這些姓﹐所以﹐大部份都沒戲唱 。

另外﹐因為之前那篇文章完全沒有提到 ‘趙錢孫’ ﹐卻張冠李戴﹔被當局發現後﹐已被奪走她那名不正言不順的頭銜 。

宋朝天下都得聽姓【趙】的 1、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爲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爲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爲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爲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爲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爲諸侯。西元前】2年,趙國爲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爲姓,稱趙氏。 2、出自他族改姓。

人人皆為之瘋狂的它姓【錢】 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爲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産,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爲守藏史,在周爲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爲姓氏,就是錢氏。 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爲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曾到檳城打拼的中國第一偉人跟從石頭裡爆出來的猴子一樣姓【孫】 1、出自姬姓,爲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拒《元和姓篡》所載,周文王弟8子康叔爲衛國國君,其九世孫叫惠孫,惠孫有個孫子乙,字伍仲,伍仲以祖父的字命氏,就是孫氏。因此他又叫孫仲。孫仲的子孫世居汲郡,是爲河南孫氏。 2、出自羋姓,爲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孫叔敖時楚國 期思人,字孫叔,在他任楚令尹時,因教化民衆,曾在期思開發水利有功,而深得楚人的擁護,其子孫便以他的字命氏,也稱孫氏。 3、出自嬀姓。春秋時,陳(爲周武王滅商後所封的嬀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因事逃到齊國後,改姓田,田完的5世孫無宇次子田書,爲齊國大夫,因有功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後來齊國內亂,孫書的後人出奔吳國。吳將孫武,其後也。是爲山東孫氏。

她說雙手沾滿鮮血的他姓【翁】 1、來源於周朝時期的姬姓。屬於西周昭王的後代。相傳周昭王的小兒子生下來的時候雙手緊握,別人都掰不開,周昭王去掰,卻是應手而開。只見他的小兒子的左手掌的紋路像是篆書的“公”字,右手的掌紋像一個篆書的“羽”字。周昭王於是就給他的小兒子起名叫做“翁”。翁的子孫後代也以翁作爲自己的姓氏。 2、根據史料記載,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縣東,也有說是廣東省翁源縣的)。他的子孫後來就以邑名爲姓,世代相襲,形成了翁姓。 3、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啓爲夏王,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胃痛入院的她姓【胡】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后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后裔,黃帝子孫,并非后來入侵中原的"五胡"后代。胡氏還有兩支源于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后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并了胡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后,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又形成兩支胡氏。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復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復姓,得姓于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復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后,胡母復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于其后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復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復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后裔的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后,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入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沖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

胃痛她表妹姓【曹】 根據《元和姓篡》的記載,中國的曹姓,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綜合各種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1、起于黃帝姬姓的後代。西元前十一世紀,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鐸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爲始封之君,也就成爲曹氏的始祖。 2、由邾姓改姓爲曹。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聯繫起來。這是因爲朱姓源于周時的邾國,而邾國本來是曹姓所建。顓頊帝的玄孫陸終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國。古代邾國貴族一直以國爲氏。後來邾被爲楚所滅,安的子孫,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則改姓曹。這兩支曹姓子孫都發源於山東省境內,所以,早期的中國曹姓人都來自山東。 3、古代曹國人來中國後以曹爲姓。古代的曹國,大約在今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爾罕的北方和東北方一帶。《北史》、《隋書》等書記爲昭武諸國之一。當時,有曹國人來中國,有的以曹爲姓,傳之後世。

麗君翠雯姓【鄧】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爲姒姓)。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今河南鄧州一帶),鄧君的後世子孫就以國爲氏,稱鄧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爲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鄧國曼城,是爲曼侯,稱曼氏,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此鄧國在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經西周、春秋延續了600多年。西周時,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爲重要的一個異姓侯國,但因與楚爲敵,於西元前678年被楚國滅掉。鄧侯子孫爲紀念故國,便紛紛改姓鄧,史稱鄧姓正宗。 3、出自李氏。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第8子李從鎰,受封爲鄧王。西元975年南唐爲北宋所滅後,宋太宗下令緝拿南唐宗室,李從鎰之子天和出逃,以父親封地爲氏,其後世子孫遂稱鄧氏。

2006金曲獎捧走最佳作曲的她姓【戴】 1、出自子姓,爲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爲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啓(子姓)于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爲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戴”爲氏,是爲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爲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爲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 。隱公十年(前713年)亡于鄭國,一說亡于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爲氏。 3、據《鼠璞》載,殷氏有改戴姓的。武王滅商後,不少殷遺族以國爲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帥哥 JASE 姓【馮】 (看圖按這裡)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后。據《元和姓纂》、《后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后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于馮城,其后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后。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后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后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開天闢地的他姓【彭】 1、火神祝融之後,以國爲氏。相傳陸終爲古祝融之後,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堯封彭祖于彭(今江蘇徐州市),爲大彭氏國。大彭氏國于商朝被滅後,子孫以國爲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鏗。據說他年輕時做了一碗野雞肉羹獻給上帝,上帝吃得高興,就賜他長壽。他經歷夏商兩代,活了八百多歲,所以人們稱他彭祖。商朝時,商王派人向他討教長壽的秘訣,他卻回答說:"我幼年時父母雙亡,從小就身體不好。長大後,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從年輕時到現在,已經死了四十九個妻子,失去了五十四個兒子,經歷的人生憂患實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響。象我這樣的人,本來就先天不足,後天又保養不好,所以現在身體弄得如此乾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還談得上什麽延年益壽的方法呢?"說完就長歎一聲,飄然而去。 2、祝融之後有八姓己、董、彭、禿、妘、斟、曹、芊。周滅之。彭爲八姓之一。

【廖】 1、出自己姓,爲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相傳帝顓頊有個後裔叫叔安,夏時,因封于廖國,故稱廖叔安,其後代以國爲氏,稱廖氏。 2、出自姬姓,爲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爲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臯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爲氏;或以姓爲氏,即廖氏。 4、爲繆、顔二姓所改。繆、顔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顔二姓有隱居于黃河西北,改姓爲廖。

【魏】 1、出自姬姓,以邑爲氏,或以國名爲氏。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于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功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爲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爲邑,其後子孫以邑爲氏,稱爲魏氏。西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西元前】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爲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羅】 1、出自妘姓,爲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妘"爲中國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據《說文通訓定聲》記載,鄢、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祝融,名黎,爲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爲火神因有攻,能光融天下,帝嚳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爲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史書稱爲"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時候,有子孫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縣),稱爲羅國。西元前690年,羅國被楚國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長江沿岸的枝江縣),至周末又南遷至湖南長沙,遂以國名"羅"爲氏。 2、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一是,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實行漢化,將原鮮卑族複姓多羅氏、叱羅氏皆改爲漢字單姓羅。二是,唐代,西突厥(遊牧於今新疆大部分和中亞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可汗斛瑟羅歸附長安,留居中國,其子孫以"斛瑟羅"爲氏,後簡爲羅氏。三是,賴氏族人也有在春秋戰國之時爲楚靈王所害,改羅、傅二氏的。四是,清代愛新覺羅氏中有的也改姓羅。

【姚】 1、出自嬀姓。相傳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若水,居於地丘的後代,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便以地爲氏,稱爲姚氏。又相傳舜在當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嬀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嬀河邊居住的,便以嬀爲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嬀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嬀滿,並且封他于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爲嬀。傳五世後,複改爲姚姓。 2、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有姚國,爲商族的後代,他的子孫便以國爲氏,稱位姚氏。 3、他族改爲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戈重,本是漢時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

【朱】 1、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西南)。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爲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于魯國鄒縣。春秋時,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于齊,進爲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爲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爲氏,稱朱氏。 2、朱虎是舜帝時的大臣,他的後代有以朱爲姓的。 3、宋國的開國君主宋微子啓(商紂王的庶兄)有裔孫朱暉,原以國名爲氏,稱宋氏。春秋時,諸侯滅宋,其後裔逃至碭(今江蘇碭山縣),改宋氏爲朱氏。 4、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爲漢字單姓朱氏。

【方】 1、出自姬姓,以字爲氏。西周後期宣王時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於洛(今河南洛陽),他的子孫以他的字爲氏稱方氏。史稱方姓正宗。 2、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後裔。傳說神農有後裔開始得雷姓〈?代孫帝榆罔之子雷,黃帝伐蚩尤時,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爲今河南葉縣南),其後子孫有以地爲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黃帝時嫫母之後。亦爲河南方氏。 3、出自姬姓,爲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于翁山,後以邑名爲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孫也姓方。

【江】1、出自嬴姓,為顓頊裔孫伯益之后。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懷孕了,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時就賜他嬴姓,這樣,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傳至十几代,經夏、商,至西周時,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時被出國所滅,子孫就以國名為氏而姓江。2、出自姬姓,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餓支庶子孫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縣東,一說在今廣東省翁源縣東),后以邑名"翁"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個兒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6姓。其中次子處恭,分姓江,其子孫也姓江。

【洪】 1、爲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的後代。共工本姓共氏,從黃帝時起就擔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爲水神。顓頊帝時,共工起兵爭天下,後失敗。傳說他失敗後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時,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鎮壓了他們後,就把他們放逐到了江南蠻荒之地,共工氏的後人在江南定居後,爲了讓後世子孫記住他們的祖先作過水神,就給共字加上水旁,以此作爲自己的姓氏,這樣就形成了洪姓。 2、以國爲姓。西周時,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國,稱爲共伯。春秋時,共國被衛國所滅。共伯的後代就用國名"共"作爲自己的姓氏。後來因爲避仇改爲洪姓。 3、爲避諱改姓洪。如豫章宏氏,爲避唐明皇忌諱,改姓洪。五代時參知政事劉弘昌、劉弘果二人,爲避宋太祖之父趙弘殷之諱,遂改"弘"爲"洪",並改劉姓爲洪姓。

【呂】 1、出自薑姓,以國爲氏,其始祖爲呂侯即呂尚,又稱薑子牙。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爲姓,稱薑姓。後來薑姓羌人發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呂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該部落的首領在夏時被封爲呂侯,建姜姓諸侯國呂國(在今河南南陽)。春秋時,呂國被楚國所滅,其後子孫以國爲氏,稱呂氏,史稱呂姓正宗。古時,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呂國,史稱東呂,實爲南陽呂國分出的一支。春秋時,東呂爲宋所滅,其後裔也以國爲氏,稱呂氏。 2、出自魏氏。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 3、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爲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爲漢字單姓呂氏。

資料來源﹕
http://www.andrew0668.com/fcgi-bin/lb51/topic.cgi?forum=44&topic=207
http://yuzx.com/w/article/w-02-09.html

Labels: ,

27.7.06

我們的老祖宗啊﹗

這一連串的認祖歸宗緣起於何雲師太的 <尋根問祖> 。一開始﹐也只是想要尋找自己的根源 。結果﹐不找則已﹐一找便欲罷不能﹐於是﹐索性把所有考古的傑作與心得公諸於世 。 之前兩篇 post <一時姓起> <姓致勃勃> ( 請移動你的滑鼠﹐往下拉 ) 敘述了華夏姓氏的起源與當中大姓﹐現在開始切入正題﹐正式認祖歸宗 。首先登場的當然是我的姓 -- 陳﹗

陳姓﹐他們的祖先是大舜帝 (後台還蠻巴閉的) 。周武王滅商以後﹐分封諸侯﹐為了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就把大女兒嫁給他 (又和師太掛鉤了﹕我們家的老祖母是您家的金枝) ﹐封他為陳侯﹐封地在陳 (現在河南省淮陽縣) 。媯滿死後謚號陳胡公﹐陳姓就是陳胡公的後代 。明朝的 《陳氏兆祥宗譜》 中記載﹕“蓋自周武封爵之後於陳﹐以國而得姓 。” 現淮陽仍有陳胡公祠 。陳姓至今已有3000年曆史﹐傳了120代 。 世道滄桑﹐到了春秋戰國﹐有的陳氏姓了田﹐有的姓了孫 。田單﹑田橫﹑孫武﹑孫臏﹑孫權細細排起來都是陳氏人 。還有一支陳姓南遷福建﹐以後散居海外﹐海外眾多的陳姓﹐其祖根在大陸河南省東南部 。 ”

【陳】
1、出自媯姓﹐其始祖爲媯滿﹐也爲虞舜之後裔 。據 《通志。氏族略》 所載﹐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媯滿于陳﹐媯滿 爲陳侯﹐稱胡公滿﹐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亂﹐厲公的兒子出奔到齊國﹐以國爲氏﹐稱陳氏 。
2、出於陳國公族後裔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爲氏﹐就是陳氏 。除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 。一是陳哀公之子留﹐避居陳留 。二是陳泯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牘鄉 。三是陳泯公次子全溫之後陳孟璉﹐居於固始﹐其後因無子﹐便以穎川陳寔爲嗣子﹐遂融入穎川陳氏 。
3、出自白永貴之後 。隋初有白永貴改姓陳﹐其後裔也多改陳姓﹐是爲萬年之陳氏 。
4、劉矯的後裔也有改陳姓的 。
5、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實行漢化政策﹐改複姓爲漢字單姓﹐稱陳氏 。

原先只想闡述自己姓氏的我決定大發慈悲﹐把一些大姓﹐還有親朋戚友的姓氏根源謄錄在此﹐普天共享﹕

親生母親姓【謝】 1、謝姓出自薑姓,是炎帝後裔申伯的後代。相傳炎帝居於姜水畔,便以薑爲姓。至商代有後裔孤竹君的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後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們的後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後封伯夷的後裔爲申侯,稱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爲妃,生字爲宣王,宣王繼位後,封母舅申伯于謝國,後來這儀家失去了爵位,西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爲姓,稱謝氏。望出陳留、會稽,史稱謝氏正宗。是爲河南謝氏。 2、出自任姓,爲黃帝之後。相傳黃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爲12姓,其中第7姓爲任姓。任姓有10個小車,其中第一爲謝國,因周宣王時使召公營謝邑,以賜申伯,蓋謝已失國,子孫亡散,以國爲姓。是爲河南謝氏。 3、爲他姓改謝姓。據《舊唐書不文苑傳》,衛州人謝偃之本爲鮮卑族人,姓直勒氏,後改爲謝氏。亦爲河南謝氏。

後母姓【葉】 1、出自羋姓沈氏,爲帝顓頊的後代。據史書所載,帝顓頊的後裔陸終有一子名季連,賜姓羋。他的後裔鬻熊很有學問,作過文王的老師。後成王便追封其曾孫熊繹于荊山(今湖北西部)一帶建立荊國,定國號爲楚。春秋時,楚莊王有一曾孫叫戌,任沈縣尹,有稱沈尹戌。其後代就有人以沈爲姓。沈尹戌後來任楚國左司馬,他爲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戰死沙場,昭王封他的兒子沈諸梁在葉(今河南葉縣南舊城),稱爲葉公。葉公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以複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陽,更獲賜爲公,後委其事於子,而退休于葉。其後人便以邑地爲姓氏,稱爲葉氏。由上可見,沈、葉本爲同宗。是爲河南葉氏。 2、據《姓氏考略》所載,在我國古代的所謂南蠻之中,也有以葉爲姓的。如春秋時吳國的葉雄是也。

當心理輔導員的屋友跟唐朝的皇帝們一樣姓【李】 相傳帝堯時,有個叫皋陶的人掌管司法,當時這種官叫大理。皋陶制定了五種刑罰,他不但善於斷案,身邊還有一頭獨角獸,這頭奇獸善於辨別疑案,見到有罪的人就會用角去頂,無罪則不去碰。因為這樣,皋陶處理案子從不失誤。以後皋陶的子孫世代做大理,被人們稱為理氏。到了商朝末年,執法不阿的理氏後人理徵,因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理徵的妻子帶著幼小的兒子理利貞逃走了。母子二人無錢無食,幸好遇到一片李樹林子。正當果子成熟,母子以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利貞不敢再稱理氏,於是改稱李氏。利貞的子孫後來在周朝做了官。如果按這個傳說推算,上溯到李利貞,李姓的歷史,已經有三千多年了;如果從皋陶算起,那就應該有四千年了。   到了唐朝,老李家出了皇帝,常把“李”作為獎品,賜給有功的臣子,許多不姓李的也姓了李。突厥人朱邪赤心,就受到這樣的賞賜改為李國昌。以後李國昌的後代李存勖建立了五代的後唐。

嗜車如命的屋友跟虎門銷煙的傢伙一樣姓【林】 林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姓氏,相傳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幹而來。比幹原是商朝王室成員,在商紂王時擔任少師之職,以忠正敢言知。紂王昏庸無道,他多次進言匡諫,後來因此獲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陳氏爲躲避官兵追殺,逃難于長林石室,生子名堅,因生於林被周武王賜以林爲姓,史稱林堅,被林姓人尊爲受姓始祖。除上述一支外,林姓還有其他來源。相傳東周時,周平王有庶子名開,字林。子孫以他的字爲姓,姓林。後來,他又生子英,英生茂、慶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陽,這支林姓也起源於今洛陽所在的南郡,譜書也因此稱他們爲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時,鮮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運動中也改姓林,並注籍爲河南洛陽人。以上三支林姓是當今林姓的主要血統所出。

大一的室友跟宋朝的才子家族一樣姓【蘇】 蘇氏姓源有兩支: 1、出自高陽。《蘇洵族譜》雲:“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爲稱,稱之子曰老童。老童之子生重黎及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礬,爲昆武。昆武始姓己姓,其後爲蘇、顧、溫、董。”後蘇氏繁衍于河南、河內,逐漸成爲人數衆多的一姓。 2、另一支蘇姓出自少數民族。漢代遼東烏垣有蘇姓。又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拔略氏改蘇姓。

大二那年有兩個 [阿斗] 室友都姓【劉】 1、出自祁姓,爲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相傳祁姓是黃帝的後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後來祁氏被封于劉國,亦即今定州唐縣。其子孫以國姓,相傳姓劉。史稱劉氏正宗,這就是陝西劉氏。 2、出自姬姓,爲周太后的後裔。相傳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封王季的兒子于劉邑,其後裔以邑爲氏,世代相傳姓劉,這就是河南劉氏。 3、出自他姓,爲他族、他姓改嫁或賜姓劉。據史書記載:一、漢高祖劉邦實行和親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單于爲妻。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單于的子孫於是皆從劉姓。於是便生成這支劉姓。二、據史籍記載,齊人婁敬在洛陽向劉邦獻入關中建都之策,得到劉邦的重用,劉邦稱帝後,賜姓劉氏,其後保持此姓;劉邦爲了感謝項伯在鴻門宴上對他的救命之恩,賜他劉姓。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爲漢字劉姓,成爲當時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

大三的室友三口江鳥姓【張】 1、出自黃帝之後揮。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爲姓氏的。是爲河北張氏。 2、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爲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爲氏。魏國大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爲張氏。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氏的。

被人 K 到叫 ‘啊喲’ 的她姓【余】1、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2、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3、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兩個偶爾會到這兒來逛逛的前同事都姓【庄】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德楚庄王。楚庄王德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2、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一支。庄姓形成以后,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在汉明帝以后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姓,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庄姓望出天水(今甘肃通渭县西南)。

他的一張口勝過人家三把刀的老【王】1、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后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后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陳留一帶,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兄長,因勸諫紂王被殺,葬于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后。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后業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難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于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后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號曰王氏。」8、出于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拜拿督公的靈魂工程師姓【傅】傅姓在商朝就有了。武丁是商朝最有雄心的君王,他決心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興起來,可是滿朝文武中,竟找不到一個可以幫助他的人,武丁憂心忡忡。一天,他做了個夢:夢見有神人帶一個囚徒模樣的人,那人背有點兒駝,身穿粗麻布衣服,胳膊上被拴著繩索。神人說:“這就是你要找的聖人。”武丁醒後,立即請人畫了那人的像,令人按畫像四處尋訪。終於在一個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這個人,他名叫說(yu岢),正和囚徒在一起修路。帶到朝中一看,與夢中那人一模一樣。武丁便與他談論國家大事,他說得頭頭是道。武丁聽得高興,當即任命他做宰相。由於他在是傅這個地方被發現的,人們稱他為傅說。傅說執政後,果然天下大治。傅說的後代便以傅為姓。

那個愛哭﹐卻愛上啞巴的女孩姓【凌】淩姓是黃帝姬姓後裔。他們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姓纂》說:“康叔支子為周淩人,子孫以官為氏”。所謂“淩人”,是當時的一種掌管夏季藏冰的官。淩氏是源自周文王的孫子,由於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擔任“淩人”,以官為氏,稱淩氏。

生錯時代的他姓【柯】 1、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吳國有個叫柯虜(盧)的人,是吳王的兒子。他的後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爲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2、出自薑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爲薑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3、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 4、古代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

喜歡打電話敘述生活苦悶的經理跟造紙的傢伙一樣姓【蔡】 1、出自姞姓,乃黃帝之後。據《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據《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古時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爲周文王得後裔。周滅商後,封文王第5子叔度于蔡,讓他與管叔、霍叔一起監管殷得遺民,稱爲"三監"。武王死後,周成王年紀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稱周公)因此臨朝攝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攝政,便聯合武庚反叛,周公討伐武庚,事後處死管叔,並將蔡叔放逐。後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兒子胡于蔡,稱蔡仲。春秋時,因受楚的逼迫,多次遷移。蔡平侯時遷新蔡(今屬河南),稱上蔡;昭侯遷州來(今安徽鳳台),稱爲下蔡。蔡國傳23代,曆24君,立國600多年,西元前447年被楚國攻滅,子孫散居楚(今屬湖北)、秦(今屬陝西)、晉(今屬山西)、齊(今屬山東)等各國,以國爲姓氏,稱蔡氏。

就要出車的她姓【許】 1、出自薑姓,以國爲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爲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薑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薑姓部落爲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爲文叔,也稱爲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爲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爲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 2、傳說堯帝時許由的後代也稱許氏。許由相傳是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後被葬在箕山,後人稱爲許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動于穎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

來自東京的他姓【連 1、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爲姓,於是形成連姓。 2、從官職而得來。出自春秋時期的羋姓。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爲姓氏傳了下來。 3、出自薑姓。是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爲姓,稱爲連姓。

喜歡逆著光飛行的她跟水滸的作者一樣姓【施】 1、是上古夏朝時,有個諸侯國叫施國(在今湖北恩施縣境),國亡以後,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爲姓,世代相傳姓施; 2、是古代春秋時,魯國有個大夫叫施父,他的後代便以施爲姓,世代相傳。

去了上海便石沉大海的前屋友跟佘太君她們一家一樣姓【楊】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爲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爲晉國羊舌肸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爲楊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爲羊舌大夫,是爲羊舌氏。突之孫肸,字叔向,又稱叔肸,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爲氏,稱楊氏。西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爲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爲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爲楊氏。

淑勤和慶瑜都姓【曾】 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據有關史料查證,主要出自姒姓,爲夏禹的後裔。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西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爲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系出上古聖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

心中有個巨人的他姓【黃】 黃姓爲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黃氏大約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爲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西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爲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爲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爲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爲姓,成爲黃姓。 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剛剛嫁女兒的嬸嬸姓【邱】【丘】1、出自薑姓,爲姜太公的後裔。西周初年,太師呂尚(姜姓,呂氏,名望)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于齊,建齊國,都營丘(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舊臨淄),號稱齊太公,俗稱姜太公。其子孫中後有以地爲氏的,稱爲丘氏。史稱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時,封其小兒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縣北),至周靈王時,爲莒國所滅,其子孫去邑爲曾氏,其後分支中就有以丘爲氏。此爲曾、丘聯宗之說。 3、出自嬀姓,以地爲氏。春秋時,陳國(開國君主是胡公滿)有宛丘,邾國(傳爲顓頊後裔挾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爲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漢代少數民族烏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有鮮卑族複姓丘林氏、丘敦氏改爲漢字單姓丘氏。 這幾支以丘爲姓的宗族,後來大多數都改了邱姓。滿清入關以前,這個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時的"丘"與"邱"通用)爲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時,才由於避諱孔子的名號,而下令把"丘"一律改爲"邱"姓。民國初,晉代詩人邱逢甲倡議複丘姓本字,他首先將本人姓名寫 作丘逢甲,閩、粵邱姓族人也紛紛回應改邱爲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繼續沿用邱字。結果現在的邱姓人士隨處可見,而以丘爲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中學的老友鬼鬼姓【潘】 1、出自姬姓,爲周文王子畢公高後。畢公高封其子季孫于潘,附庸于畢國。據說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子孫以采邑命氏。 2、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國有潘氏,見於家傳者始租爲潘崇。 3、出自北方鮮卑族,後魏時,代北鮮卑有姓破多羅者,後改潘氏。

公﹑慧敏﹑星馳都姓【周】 1、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爲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爲周文王。黃帝的兒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爲姓氏。西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爲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爲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爲周的。如唐玄宗時,有姬氏因避帝名諱,故而改姓周。元時,有蘇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納的,後梁時賜姓周。北魏時有鮮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時,代北複姓賀魯氏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漢字單姓周氏。

問米﹑占卜樣樣精的神婆姓【吳】 1、上古已有吳姓。一是舜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爲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曆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聖瑞出現,所乙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曆,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地土著推舉爲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後,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爲文王,其子姬發爲武王)滅商後,仲雍的3世孫周章爲諸侯,國號改稱吳,並追封太伯爲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紮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爲生。此後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爲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紮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衆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爲氏,稱吳氏。

會駕飛機的她姓 【歐】【歐陽】1、出自歐冶氏,與區同出於一個源流。春秋的時候有匠人叫歐冶子,因爲他居住在歐餘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爲姓。歐冶子後來移居到福建的閩侯縣冶山,爲越王鑄造過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鈎等五種利劍。名噪一時。後來又于徒弟爲楚王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利劍。歐冶子的後代以祖先的名字做爲姓氏,形成了歐姓。有的去掉欠字爲區姓。歐與區音同。 2、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爲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鈎踐又複國。到鈎踐六世孫無疆爲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餘山的南部,以山南爲陽,所以稱爲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爲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爲歐,但是起源仍爲這一支。

何雲師太會不會就姓【何】何姓本是韓姓。秦滅六國以後,南韓貴族韓氏子孫散流各地,有一支居住在江淮一帶。當地方言把“韓”讀成“何”,後來這支韓氏人就變成了何姓。

當中有些姓氏是為常捧我的場的朋友特地找的﹐比如余小姐和庄小姐﹔還不快說謝謝﹖哈哈﹗哦,忘了,姓郭的可以到何雲書軒去看看 。

資料來源﹕
http://big5.huaxia.com/wh/zsc/2004/00269347.html
http://www.andrew0668.com/fcgi-bin/lb51/topic.cgi?forum=44&topic=207
http://www.9wh.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26
http://qiwangheping.netor.com/pedigree/HundredName/frame.asp?id=31&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name=%D7%AF&ed=5&eid=2134

Labels: ,

26.7.06

姓致勃勃

中國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 。那時的母系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 。所以 “姓” 是 “女” 和 “生” 組成﹐說明了最早的社會是跟母親的姓﹔而且﹐大部份的姓也從 「女」 旁﹐如姜﹑姚﹑姒﹑媯﹑嬴等 。 夏商周的時候﹐人們有姓也有氏﹔姓是從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屬的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從君主所封的地﹑所賜的爵位﹑所任的官職﹐或者死后按照功績﹐追加的稱號而來 。所以﹐貴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沒氏 。

中國舊時流行的 《百家姓》 是北宋 (公元960年) 時寫的﹐共收集了單姓408個﹐复姓30個 。發展到后來﹐据說有4000到6000個﹐但是實際應用的只有1000個左右 。 世界各國都有三大姓的說法﹐英國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美國是 Smith, Johnson, Carson﹔法國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德國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蘇聯是Ivanov, Vasiliev 和 Deternov﹔中國則有張﹑王﹑李﹑趙四大姓﹐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而且都是皇帝賜姓 。

1977 年﹐史學家李棟明在 《東方雜志》 發表一篇有關 “姓” 的論文﹐文中指出﹕華人最大的十個姓是張﹑王﹑李﹑趙﹑陳﹑楊﹑吳﹑劉﹑黃﹑周﹔這十個姓占華人人口40%﹐約四億人﹔隨後的徐﹑朱﹑林﹑孫﹑馬﹑高﹑胡﹑鄭﹑郭﹑蕭占華人人口10%以上﹔然後是謝﹑何﹑許﹑宋﹑沈﹑羅﹑韓﹑鄧﹑梁﹑葉﹔占華人人口10% ﹔接下來的15個大姓是方﹑崔﹑程﹑潘﹑曹﹑馮﹑汪﹑蔡﹑袁﹑盧﹑唐﹑錢﹑杜﹑彭﹑陸﹔加起來占總人口的10% 。換句話說﹐中國十億人口中有七億人姓了這45個大姓 。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805928

Labels:

一時姓起

根據專家的統計﹐有記錄的中國姓氏已超過二萬二千個﹐包括少數民族的姓氏 。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只有約三千五百個姓氏仍保留至今 。姓氏產生的過程﹐除了姓與氏在較遠古時有特別作用外﹐亦根據不同因素而產生不同的姓氏﹕
  • 圖騰因素﹕圖騰為一個部落的標誌﹐如熊﹐該部落的人就以熊為姓﹔此外﹐十二生肖中的所有姓氏均有此因素而成 。
  • 皇帝姓氏﹕古代的炎帝因居於古代姜水附近﹐故以姜為姓﹔黃帝因居於姬水附近﹐故以姬為姓﹐而其所生的二十五個兒子均因皇帝賜與別姓﹐就衍生出二十五個姓氏 。
  • 郡望關係﹕郡望意指一個地方的某個為人所敬仰的姓氏﹐引致其他人均改稱該姓 。如隴西李氏﹐即唐朝得天下的李氏中人 。
  • 避諱﹕在封建皇朝中﹐皇帝有絕對的權威﹐不為其他人隨意直呼其名﹐故幾與其名字有關的字均須避免提及 。如漢朝的劉邦﹐人民若有邦姓者﹐只好改為同意義的國姓。

中國人的姓來源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 以祖先的圖騰為姓﹕龍﹑熊
  • 以祖先建立或被封的國家為姓﹕齊、魯、秦
  • 以爵位為姓﹕王、侯
  • 以官職為姓﹕司馬、司徒、史
  • 以居住地為姓﹕西門、南宮
  • 以職業為姓﹕陶、卜、巫、商
  • 以祖先名或耳為姓、或以祖先謚號為姓
  • 以方向為姓﹕東方、南、左、北
  • 以時間為姓﹕夏、季、子、申
  • 以數目為姓﹕萬、伍、陸
  • 以金屬為姓﹕金、鐵
  • 以音樂為姓﹕宮、羽
  • 以五行為姓﹕金、木、水、火、土
  • 以顏色為姓﹕黃、白、藍
  • 以自然現象為姓﹕風、雷、雲
  • 以動植物為姓﹕牛、馬、花、楊、柳 

中國的姓以單姓為主 。所謂單姓﹐便是只有一個字的姓﹐如﹕區﹑周﹑胡等 。複姓便是超過一個字的姓﹐多是兩個字﹐如﹕司徒﹑司馬﹑歐陽﹑公孫等 。但也有三﹑四個字的﹐多是少數民族﹕三字姓的如﹕朱可渾﹑步六狐等﹔四字姓的如﹕愛新覺羅﹑葉赫那拉等 。

所謂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氏就等如每個人的根 。不過﹐歷史上改姓的為數不少﹐例如孔子的祖先姓公孫﹐不姓孔﹐是宋國公孫嘉的後代 。公孫嘉﹐字孔文﹐他的後代選擇了 「孔文」 中的 「孔」 字做姓氏 。孔子父親孔紇隨祖父逃難到魯國並定居下來 。他的第一個兒子是個跛子﹐他去尼丘山求神再賜他一子﹐果然如願﹐便將這個兒子名為孔丘﹔由於孔丘是次子﹐所以字仲尼 。從此之後﹐孔子的後裔﹐經過歷代繁衍﹐「孔」 氏一族已是名聲頗具影響的顯赫之姓﹐知道孔子的祖先原姓 「公孫」 的反而不多 。

此外﹐為了避諱而改姓的也大有人在﹐當中也有與孔子有關的 。例如﹕清雍正皇帝認為至聖先師孔子名丘﹐其他人再用 「丘」 則有所衝撞﹐於是在雍正三年造出新字﹐在 「丘」 字旁多加一個 「邑」 部﹐變成 「邱」﹐令天下丘姓者一律改為姓邱﹔又如本來姓慶的﹐到了漢朝﹐為了避安帝父親的諱﹐所以改姓賀﹔春秋時候﹐陳國公子陳完因為國內政變出奔齊國﹐改姓田 。

在古代﹐名與字並不相同﹐名為正﹐字為副 。少年行加冠禮後﹐父母或親友便會為他的名立一個 「字」﹐用以解釋其名﹐以示父母的祈望 。有時憑藉這些解釋更可有正音之效﹐例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 「甫」 字究竟是讀作 「虎」﹐還是 「普」 呢? 讀作 「虎」 是 「美男子」 的意思﹔讀作 「普」 是 「剛剛」 的意思 。杜甫字 「子美」﹐很明顯是父母想他成為一個美男子﹐因此﹐我們就知道杜甫的 「甫」 字應讀作 「虎」! (Interesting!)

中國人的名字﹐有時會告訴我們﹐他在宗族中的輩份 。排行字輩最著名的要算是孔子的後人了﹐自孔子的第五十四世孫思晦開始﹐同輩的名必同一字輩 。第五十四代是以 「思」 字為字輩﹐接下來的是 「克」、「希」、「言」 。到了清朝﹐乾隆皇更特別頒賜孔氏宗族的三十個輩份用字﹐分別是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即孔子後人七十一代至八十代的輩字﹔例如凡姓孔而他的名有個 「祥」 字的都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一輩 。 ( William Hung 孔慶祥到底是第73代﹐還是第75代﹖哈哈﹗)

資料來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2006587
http://lam.no-ip.org:81/Ha.htm
http://hkfhc.hksaints.net/fhc-suename.htm
http://maths.ilongman.com/Learning/news/28072002.asp

Labels:

25.7.06

看﹐飄雪了

大學先修班的時候﹐我坐在靠門的位子 。相等於電影小說裡﹐男女主角最愛坐的靠窗的位子 。

門外可以看到一杵杵的大樹七零八落地站著 。有時﹐樹上會開滿朵朵黃花﹔每當風吹來﹐樹上的花就會隨著那颼颼沙沙的風﹐片片散落 。說實在﹐我有點忘了那是黃花﹐還是枯黃的葉子 。

但我這人神經有點大條 。每次﹐看到落葉紛飛﹐就跟坐在我隔壁的女孩說﹕“你看﹐下雪了﹗” ﹔而女孩每次都會給我一個 ‘什麼跟什麼’ 的表情 。有時﹐還會補一句 “神經病﹗” 。

昨天﹐為日劇 [輪舞曲] 翻譯字幕時﹐看到最後一幕﹐當竹野內豐和崔智友對著紛飛的雪花大喊 “Rondo!” 時﹐我不竟想起了那段白衣白褲的歲月﹐還有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

Labels:

24.7.06

鬼影憧憧的部落格

人類應該是地球上最厲害製造垃圾的生物吧﹖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垃圾充塞著生活的每個縫隙 。但這些被人們遺棄的垃圾又被帶到哪去呢﹐我們好像一直都沒認真地想過這問題 。

不久前﹐彭氏兄弟透過電影 [鬼域] 告訴我們這些垃圾的落腳處﹐並帶出了老生常談的環保訊息﹔但看這部戲的人有限﹔看了﹐有所覺悟的人更是少之有少 。於是﹐大家依然繼續忙著製造垃圾 。

Ekonomi 的老師曾告訴我們﹕“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 。所以﹐現實生活丟到沒地方丟了﹐人們就開始攻擊虛擬的互聯網世界 。從此﹐我們便有了垃圾郵件 (SPAM) 這東西 。

從前﹐可惡的人們在網路製造垃圾﹐丟到電郵信箱和留言版去 。部落格誕生後﹐他們有了新的目標﹕為了 “歌頌部落酋長們的辛勞﹑創意和文筆”﹐也為了考驗自己的創作力和挑戰 (無辜的) 人們的忍耐力﹐他們創造了 comment spam﹐還為它取了一個可愛 (可憐沒人愛) 的名字叫 blog spam

也許是因為我的文章猶如夢筆生花﹐這些 (可惡的) 人們看了很感動﹐於是﹐便借花獻佛﹐送上了一籮筐的 comment spam 。 一開始﹐他們似乎並不是很感動﹐所以 ‘獻上的花’ 不多﹐我也笑納了 。但近幾天﹐他們的感動似乎已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所以﹐獻上來的花兒數量也越來越可觀﹔而且﹐這些花兒也從一開始的拐彎抹角的讚揚 (1﹐2﹐3﹐4) 變成單刀直入的示愛 (5)

1. Nice idea with this site its better than most of the rubbish I come across.
2. Very pretty site! Keep working. thnx!
3. Your website has a useful information for beginners like me.
4. Nice! Where you get this guestbook? I want the same script.. Awesome content.
5. I find some information
here.

平凡如我如何能接受這等厚愛﹐於是﹐我舉起了斷情劍﹐含著眼淚﹐ 一刀一刀把這些花兒斬掉﹔然後﹐用千里傳音的方式﹐請教遠在北島閉關修行的何雲師太﹐如何斷除情根 。由於﹐何雲師太的文采比我好幾千幾萬倍﹐讓人感動的程度自然也比我的高﹐所以﹐她老人家 (年齡比我小﹐但輩份比我高) 收到了更多 ‘花’。

我 21﹑23號兩天﹐大概收了 50-60 朵花﹐但她老人家可就 ‘巴閉’ 了﹐單單一天就收到了大約 300 百朵鮮花 。但師太慈悲為懷﹐‘不殺生’﹐所以﹐那些花兒應該還開滿她老人家的何雲書軒

何雲師太也通過千里傳音的方式回答我﹐可用 “word verification for comments” 來婉拒這些狂蜂浪蝶的示好 。所以﹐親愛的族人﹕

“ 從今天起﹐大家留言時﹐得經過一個 word verification 的步驟﹐若有不便之處﹐請多多包涵 。

Labels:

22.7.06

喂﹐飛了﹗

該怎麼起飛呢﹖這個話題的開場難倒我了﹐就象當初決定背景音樂時也掙扎了許久﹐到底要放潘越雲的《飛》﹑Sandy 的《遠走高飛》﹑許景淳的《真想要飛》﹑No Name 的《起飛與降落》﹐還是陶吉吉的《飛機場的10﹕30》呢﹖明明看著陶吉吉拎著行李準備 boarding 了﹐半路卻殺出一個李宗盛 。

想開一個部落格不算難﹐只需敲敲鍵盤﹐花幾分鐘﹐“kazoom 的”﹐ 就這樣出現在你的面前 。但若想擬個好題目﹐就算你殺死千千萬萬隻腦細胞﹐也未必想出什麼感人的結果 。

關於 Wayfarer 這名字的來龍去脈﹐得追溯到大二那年申請 Jaring account 時候的一段故事﹕由於一些複雜和無聊的瑣碎事﹐還有重重說不清的原因﹐我必須以 way 來取代 wei (我在人世間的名字)﹐成為我在這虛擬世界的另一個身份﹑代號 。

當初﹐建立此部落時﹐也曾傷透腦筋該怎麼命名﹕試著以 wei 這拼音找一些相關的成語﹑谚语﹐卻沒一個合適﹔無奈﹐只好以 way 這個英文字再出發﹐終於找到了 Wayfarer 這個字﹕意思是徒步旅行者 。心想我現旅居在外﹐又蠻喜歡東逛西走的 (secara fizikal dan mental)﹐選用 Wayfarer 這名字也算得體吧 。在別無靈感的情況下﹐只好草率選了這名字﹐沿用至今 。

雖然如此﹐心裡卻一直惦著要找一個中文名字 。 考慮過我喜歡的海豚﹐但如果叫什麼 ‘海豚的異想世界’ 或 ‘戀戀海豚’ 之類的又會顯得很文皺皺﹑很娘 。當然﹐這兩個名字也是為了這篇文章臨時想出來的﹐別以為我真的考慮過這兩個名字﹗

喜歡海豚跳出海面的畫面﹕若用海豚跳﹐感覺很滑稽﹔用海豚躍﹐有點拗口﹔海豚飛嘛﹐又有人用了﹐而且好像還寫出個名堂來了 。所以﹐到最後﹐海豚只好靜靜地隨著我想為部落格找個中文名的念頭深藏在大海裡 。

直到昨天早上﹐註冊某聯播時﹐不曉得怎著﹐忽然在部落格名字那一欄填上 ‘喂﹐飛了’ 。真的﹐真的﹗此事﹐事先沒有任何預兆﹐感覺好像忽然間被外星人入殖我的軀體﹐向祂的星友發佈離開地球的訊息﹕ “喂﹐飛了﹗” 。

於是﹐這部落格就莫明其妙添了一個中文名字﹔也來不及問清那外星人叫什麼名字﹐有點像 terima wahyu 。

但撇開外星人的入侵﹐我想﹐事情還是可以用地球人自圓其說的方式來解釋的 。簡單來說﹐就是音譯嘛﹐“Wayfarer﹐ 喂飛了”﹐“喂飛了﹐Wayfarer”﹐不過是懶人的一種翻譯方式﹐卻譁眾取寵﹐說什麼外星人入侵﹐惟恐天下不亂﹗

說穿了﹐﹐是我的名字﹔也可以是你的名字 。﹐是我喜歡的一個動作﹑一種感覺 。當年乳臭未干的我﹐曾以宇飛這筆名投過稿 。後來﹐認識了一個叫宇飛的人﹐不想被告侵犯版權﹐便把名字改為雨飛 。從 “無垠的宇宙裡翱翔” 的那種氣勢到 “細雨霏霏” 的那種浪漫﹔不變的是﹐我就喜歡 “飛” 的那種自由的感覺 。最後﹐﹐是助詞﹐沒什麼好哈啦﹐純粹濫竽充數﹗

就這樣﹐我飛起來了﹗

網路這片天空真的很大﹐我說過我像海豚 (沒看過﹖按這裡)﹐所以﹐我不喜歡孤軍奮戰 。誠邀你和我一起飛﹐不管你乘的是風﹑是﹑是波音七四七﹑魔毯﹑風箏﹑寬頻﹑蓮花﹑鯨魚﹑飛碟﹐還是任何我叫不出名堂的工具﹐我都希望你能在這片天空找到一個舒服的角落 。

準備好了嗎﹖

喂﹐飛了﹗

Labels:

21.7.06

這次真的飛走了

今早 WAYFARER 改名為 “喂﹐飛了” 後﹐就接到一些投訴說我的部落格變成白茫茫的雪地 。看來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還是有個中道理的﹐只好換回 WAYFARER 。無奈寫了一大篇的裹腳布﹐只好丟了﹗

所謂
‘紅顏薄命’ 喂﹐飛了” 應該是女的吧﹐而且有幾分姿色哦﹗

飛機就要起飛

抱歉﹐待會兒十點有課 Gender and Human Development﹐不能囉哩叭唆在這裡解釋為何 WAYFARER 突然 起飛 ~

下課後再慢慢告訴你﹐bye-bye﹗

19.7.06

看上去很色

《看上去很美》 三級片吧﹕男主角一天到晚光著身子四處亂晃﹐偶爾﹐女主角也會陪他一起瘋﹔片裡的男男女女每當夜闌人靜﹐就會搞天體營 。還有一幕是女主角對著男主角的小雞雞狂笑﹔男主角當然不甘示弱﹐隨後便掀開另一個女主角的裙子﹑扒開她的內褲﹐替她打針 。 還有﹗還有﹗老師每晚都會跟學生們插屁股 。Ooops﹐不對﹐是擦屁股 。

這麼精彩的一部影畫如何能不吸引你去看﹖﹗

Labels:

18.7.06

碎碎唸也要研究﹖

論文題目想了整整一年﹐想到整顆頭都歪了﹐還是想不到一個有趣﹑有深度﹑有挑戰性﹐但又不會太難的 。無奈的是﹐學終究還是要開﹐題目無論如何都得交上去﹐所以﹐暫時選了蘇聯認知 (Cognitive) 心理學家維果斯基 Lev Semonovich Vygotsky 的 Private Speech 來敷衍教授 。敷衍歸敷衍﹐明天還是得把建議書提呈上去 。才短短幾天的期限﹐我想她老人家應該也不會 expect 我寫出什麼好東西吧﹗

當初﹐在選擇研究範圍時﹐曾徵求一些朋友的意見﹐結果發現大家其實對情情愛愛的事情最感興趣 。不﹐應該說是性性愛愛﹗ 問了三個朋友﹕女的建議我研究遲婚﹑不婚﹑異族戀﹑同性戀等戀來戀去的事情﹔男的﹐一個建議我研究娼妓﹑性愛等性來性去的課題﹐另一個則覺得事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比較有趣 。我想﹐與其說他們在幫我選出我可以研究的課題﹐倒不如說我間接幫他們說出他們想研究的課題 。三人之中﹐只有一個在醫院當心理輔導員的有心理學的底子﹐所以﹐難免會提出一些跟我的研究範圍風馬牛不相干的課題﹐結果﹐越問越亂 。最後﹐還是決定自己一個人好好想一想 。

結果的結果﹐還是沒想出什麼好東西﹐但至少是我應該研究的範圍﹔而且有了維果斯基這個拗口的蘇聯名字﹐題目聽起來好像也比較有深度﹐哈哈﹗

而 Private Speech 到底是什麼冬冬﹖在網上﹐有人將之翻譯為公開的私語﹑私我的語言﹑內隱的自語﹑口語思考﹑私自話語﹑自我私語﹑自言自語等﹔好像沒有一個標準的術語 。而我上兩個學期做 Journal 評論時﹐也沒將之譯為馬來文﹐只是 Italic 而已 。簡單來講﹐Private Speech 就是 some sort like 自言自語或碎碎唸的東西 。

沒想到碎碎唸這麼無聊的事情也會有人想研究﹐更沒想到那個無聊的傢伙竟然是我﹗

Labels:

16.7.06

那把曾经抚慰我心的歌声

我喜欢会说故事的歌声﹔ 比起高亢響亮的吶喊﹐我更鐘情於低聲呢喃式的吟唱﹐像在耳邊竊竊私語﹐敘述著心裡話 。

所以﹐我喜歡萬芳﹑張艾嘉﹑曾淑勤 。

萬芳的聲音有一股渾然天成的悲憫﹐唱起療傷情歌是如斯的得心應手﹐適合在感情路上跌跌撞撞的失意人﹔張艾嘉的歌聲是那麼地隨性﹐像臨睡前和知己的一席談話﹐沒有煽情﹑沒有聳動﹐卻一吋一吋地敲到心坎裡去 。而﹐曾淑勤有著低沉的嗓子和重重的鼻音﹐像患上感冒﹐卻硬要唱歌的固執女孩 。 她总是专注地用她的文字和歌聲述說著我們共有的故事 。也許就因為多了貼身創作的部份﹐淑勤說的故事更為動人 。

我們在她的聲音裡聽到暗夜裡的一抹曙光﹐她總是告訴我們﹕
“我從愛情外面看著﹐朋友們的聚散﹐才知道愛只是瞬息火光” “把所有的回憶裝進袋子裡﹐帶到世界的街頭丟棄” “跟丘比特說再見﹐我現在沒時間﹐不要朝我射你的箭﹐我現在安于心如止水﹐享受著 single days﹐就算寂寞也無所謂” “在逃避之後﹑借口之後﹐終究還是要回到起點” “起伏之後﹐再多的情緒﹐也會成了過眼煙雲” “喝下最後一杯自殺飛機﹐重新製造美麗﹐勇敢飛向閃亮的天際﹐睹一睹你的運氣﹐也許在天亮之前找到自己” ﹐於是﹐我們在沮喪裡學會堅強 。

也在她的故事中﹐我們找回了曾經遺忘在時間的洪流裡的年少夢想﹕ “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是夢想者﹐一個人在城市開拓﹐天天在逐夢﹐夜夜卻發現夢隕落” “成長的路途苦澀﹐到處碰壁到處失落﹐就象那隻變形蟲﹐它毫無目的地爬行” “年少的他在課堂上﹐心飛翔在太平洋﹐夢中全是年少時光﹐還有那蔚藍的海洋” “有夢的人匆忙向年少提前告別﹐花蓮的雲常飄在他心上” “他為自己編寫答案﹐給自己滿滿的夢想﹐年少日記還放在行囊﹐孤單時候提供溫暖” “帶夢的小孩問自己﹐如何能把心落實下來﹐誰能夠代我告訴他﹐台北未必距離夢想最近的地方” “在紅燈前傻傻發獃﹐我只是其中一個迷惘的人” “心中那麼多問號﹐生活那麼多抉擇﹐身邊一個喝彩的人都沒有” “年少的憧憬曾經告訴一顆星” “每個人是否都有一些來不及想做的事﹐是否這輩子就欷歔又欷歔﹐而朋友都已老去﹐親人都遠離﹐再沒有人證明你光榮的回憶” 於是﹐我們在她的歌聲裡聽見了為我們年少莽撞而喝彩﹐為我們夢想隕落而哀嘆的聲音 。於是﹐我們得到了一些些心靈上的補償 。

曾淑勤﹐一把誠懇朴實﹑不加彫琢的聲音﹐卻能讓人不知覺地上了她的癮﹐難怪她的精選文案裡會說﹕ 听曾淑勤﹐我们不禁要想﹕如果当时我们够勇敢﹐扬弃音乐本质外的东西﹐早在15年前﹐我们就拥有一个用灵魂唱歌的 Norah Jones 了 。

Labels: , , ,

14.7.06

無間駭客



那天在網上有幸觀賞到檳城鐘靈生自演自導的小电影 -- 無間道駭客任務 。看完﹐不得不說一句﹕ “后生可畏”﹗

13.7.06

鐵頭功事件追蹤報導

雖然世界盃經已落幕﹐但席丹對姓馬那傢伙當胸一棒仍然令全城鬧得沸沸揚揚﹐也讓全世界的觀眾如墮五里霧中﹐看不懂個所以然﹔而當事人在今晨之前也一直保持緘默﹕

中央社 (奇摩體育新聞)﹕
法國足球名將席丹今天對頭錘紅牌事件表示道歉﹐但是並不後悔﹐他表示﹐對方講了好幾次攻擊性的難聽話﹐我不後悔﹐後悔表示他有理可以這麼說 。不﹐他沒權說這些話 。我的反應應得懲罰﹐但是挑釁的一方也應受懲罰 。席丹今天表示﹐很多人看到球場上頭錘爭端﹐這行為當然不好﹐但實在是出於對方挑釁 。他說 :當對方數度言詞攻擊你的母親和姊妹﹐這很嚴重﹐所以我做出反應 。」 席丹表示道歉﹐他指出﹐對數百萬看到此畫面的小朋友以及老師﹑教練﹐他們必須教導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對他們感到抱歉 。 他說 :「我當然不感到自豪﹐不過﹐我並不後悔﹐後悔表示對方有權這麼說 。」 他提出﹐對方挑釁十分嚴重﹐挑釁一方是始作俑者﹐反應的人受到懲罰﹐挑釁的人也應受到懲罰 。 國際足總已著手對此事件展開調查﹐且不排除收回席丹的本屆世界杯金球獎頭銜 。席丹沒有說出馬特拉吉所說的挑釁話語﹐但是他道歉﹑不後悔的堅定態度﹐獲得許多支持 。 法國體育部長拉姆爾隨後在 Europe 1 廣播電台指出﹐席丹說出人們期待他說的話﹐尤其是對小朋友﹑教練等的道歉 。而他也受到懲罰﹐現在就看國際足總的調查﹐能否讓事件經過更清楚 。

答得好﹗席丹﹐你是我的偶像!

Labels:

11.7.06

誰家的孩子‘好口愛’

怎麼那口愛﹖ 這小瓜長大後一定是個大帥哥 。

"舅舅的部落格能不能紅過老徐的就靠你了﹐小 Jase!"


如果你覺得小 Jase 帥呆了﹐但本身又很吝嗇﹐請給他一顆星﹔ 如果你覺得小 Jase 比金城武還帥 100 倍﹐請給他兩個星﹔ 如果你覺得 Angelina Jolie 和 Jennifer Aniston 會棄 Brad Pitt 而選小 Jase﹐請留下三顆星﹔ 如果你覺得今生若有幸一睹小 Jase 的真人風采﹐就死而無憾﹐請給他四顆星﹔ 如果你覺得小 Jase 是除了你孩子或姪兒以外﹐全宇宙最帥的﹐請給他五顆星 。

( 哈哈﹐好幼稚的舅舅﹗)

Labels: ,

10.7.06

全球矚目的頂你的肺

我們家的三條瓜都不是世界杯的忠實 fans﹐但為了順應潮流﹐今晨﹐還是約好了一起到嘛嘛檔去看世杯決賽 。 選了一間氣氛相當不錯的高級嘛嘛檔﹐點了一些 ‘有份量’ 的 ‘小食’ 後沒多久﹐那風靡全球的金球便開始在兩隊球員的腳尖和全世界所有足球迷的眼睛裡滾動 。

整場賽事﹐最精彩的部份莫過于第 7 分鐘的法國進球﹑第 19 分鐘的意大利進球以及決定性的 penalty kick 。對於不懂足球的我而言﹐射龍門就是精彩﹐整晚的跑來跑去﹑追來追去只是一種無聊的形式﹐哈哈﹗

但整晚最高潮以及最耐人尋味的一幕得歸雞蛋頂 Materazzi 的肺的那一幕 。第 110 分鐘﹐這位即將隱退江湖的法國球隊頭頭顯然是被意大利的 Materazzi 激怒了﹐情緒失控地用他那光溜溜的大頭去頂 Materazzi 的胸﹐以一張紅卡結束他的足球生涯﹐也同時教會了所有香港肥皂劇迷為何我們罵人時會說 “頂你的肺”

當然﹐此時此刻﹐你應該也已經從各種媒體 (包括你公司的私人廣播系統) 得知意大利捧杯的喜訊了﹐而鬧了一整個月的世杯也就這樣亂七八糟地落幕了 。四年後我們南非再見﹐Ideau!


PS﹕小朋友們﹐雞蛋哥哥的動作是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平白無故可別隨意學習﹐要不然下場可能會很慘哦﹗

Labels:

8.7.06

原來﹐小郭比 Donald Trump 有錢

昨晚﹐看 <學徒> (Apprentice) 時﹐屋友小李子突然問我﹕“Donald Trump 有錢嗎﹖為什麼沒有上什麼什麼有錢人的排行榜﹖”

我對這種誰比誰有錢誰最有錢的事一向沒多加留意﹐自然不清楚﹐就隨口答說﹕“有錢並不一定得上什麼什麼排行榜﹐郭鶴年夠有錢咯﹐又不見他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

然後﹐小李子就慢條斯理地說﹕“有啊﹐我好像看到他排名百多﹐但唐老鴨先生就榜上無名 。”

我一副很錯愕的樣子看著小李子﹐說﹕“你可別呼攏我﹐你真的看過那 ranking 嗎﹖小郭真的比唐老鴨有錢﹖好像不太可能﹖﹗”

語畢﹐小李子很心虛地說﹕“純粹是我個人感覺 ... ”


今早﹐睡醒後﹐在 Yahoo 打上 “forbes rich﹐找到了 2005 年富比士富豪排行榜後﹐仔細一看﹐原來﹐小李子的感覺是對的﹐我們的郭先生確實比 <學徒> 裡那個喜歡說 “You're fired!!” 的唐老鴨有錢﹐真是失敬﹗

6.7.06

楊培安

最近﹐聽到一把蠻具有爆炸性的聲音﹕音色與歌唱力道有點像 alahyarham** 張雨生及信樂團的阿信 。他在 <快樂星期天> 現場演唱時﹐有驚為天人的感覺﹔但在網上試聽了他的個人專輯後﹐天人的感覺消失了﹐多了那麼一點點不應該對當今樂壇新人抱有的失望 。專輯中能俘虜我的心的歌曲不多﹕台啤廣告歌 <我相信> 和翻唱自 Rod Steward I Don't Wanna Talk About It <因為你﹐因為愛> 是當中一二 。專輯中的氾濫的抒情歌曲雖然體現了他鐵漢柔情的另一面﹐卻同時削減了他的個人風格和整體的震撼性 。很多歌手都是 ‘唱CD’ 比 ‘唱現場’ 來得出色﹔但另有一些人卻擁有得天獨厚的現場功力﹔楊培安應該屬於後者 。 看了楊培安的現場﹑再聽他的專輯後﹐我得到一個結論搖滾歌手應該是屬於舞台和群眾的﹐如果躲到唱機裡面去﹐就算沒有跌個遍體鱗傷﹐功利也必然減半﹗ 當然﹐PS﹕本人對音樂的觸覺有點挑剔﹐其實﹐比起許多樂壇新手﹐老楊已經算很了不起的了﹗

** 已故

Labels:

5.7.06

汪洋中的一堆顏如玉

Speed Line 在他老人家的部落格發佈了有關於忠仆號蒞馬的消息的第二天﹐阿緣也捎來了它的節目表 。目前﹐這艘擁有 92 年歷史的游輪正停泊在吧生西部港口的丽星邮轮站﹔距離上一次抵馬﹐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 。這回﹐忠仆號將在馬來西亞的三大港口逗留大約兩個月 (Port Klang﹕28 June - 1 August 2006﹔Pasir Gudang﹕3 - 16 August 2006﹔Kuantan﹕17 - 28 August 2006) 。

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從網上網羅了有關忠仆號的背景資料﹐再加上阿緣寄來的節目表﹐作了一個簡短的介紹﹕

  • DOULOS 一词出自希腊文﹐意为 忠心的仆人
  • 1914 年建于德国﹐是现今世上仍在航行的最古老远洋游轮
  • 比鐵達尼号年轻两岁﹐鐵達尼号已沉睡大海﹐而她仍穿梭五大洲
  • 长 135 米﹑宽 16 米﹑7 层楼高﹑重 6,680 吨
  • 1977 年﹐德国一家非盈利慈善机构 -- Gute Buchet fur Alle (好书共享) 购得此轮﹐忠仆号随之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书展船
  • GBA 购书目的是为好书共享﹐不图盈利﹐故世上许多慈善机构向她赠书﹐一些出版商或赠或以最低价格向她售书
  • 拥有各类图书6,000 种﹐计50 多万册
  • 每年选定某国家或地区赠送书籍
  • 服务于游轮上的 320 名船员来自45 个国家
  • 船上从董事长﹑船长到船员﹐都是不拿工资的志愿者﹔而且还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由本人或资助者每月向设在 GBA 总部上繳 300 - 600 美元不等的经费
  • 成人船员每人承担一项工作﹐除医生﹑教师等专业工作外﹐其余的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以便船员们掌握多种技能
  • 每天工作 8 小时﹐每周休息 2 天﹐其中一天还得服务于停泊国的社区
  • 一般人至少得在船上服务两年
  • 自1977 年﹐访问过欧美非亚 87 个国家的 460 多个港口
  • 平均每天接待 2,000 名访问者﹐最多一天达到27,000人
    ( 當中某些數據以 2000 年的情況為準 )
      
    資料來源﹕忠僕號官方網站中国教育报

忠僕號節目表

Book Fair Opening Hours
6 July (Thu) 2pm – 10pm
7 July ~ 31 July 2006
Tue – Sat: 10am – 10pm
Sun & Mon: 2pm – 10pm
Info-line: 017 205 1506; 012 976 6435; 012 976 6240
Email:
doulos.portklang@gbaships.org

Doulos Youth Bash!
7 July (Fri) 8.00 - 9.30pm
Get grooving with the Doulos crew at Port Klang! A Youth celebration bash onboard an Ancient Ship! You will make history and Make A Difference!

Discover Doulos!
8 July (Sat) 11.30am – 12.30pm.
Youth & Young Adults – You know about Doulos’ big book fair. But you are curious to find out more – what ship life is like, where Doulos has sailed to, and why there are many young people serving onboard as volunteers. Come discover Doulos for yourself!

Meet the Doulos!
9 July (Sun) 3.15pm – 4.00pm
Repeated at: 4.30pm – 5.15pm
Get the inside story on the Doulos! Come and meet the Doulos volunteers! Hear international crewmembers share about their exciting experiences onboard this 92-year-old vessel! A fun-filled programme for the entire family!

Colours of the Rainbow
11 July (Sun) & 25 July (Sun) 7.30pm – 9.30pm
Doulos is like a rainbow nation – home to 320 volunteers from 45 countries. Join us for a night of dances, songs, and testimonies, as Doulos crew bring the world to you! A programme not to be missed... invite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too!

Discover Doulos!
15 July (Sat) 2.00pm – 2.45pm
3.15pm – 4.00pm
4.30pm – 5.15pm
An exciting programme for the entire family! Find out what ship life is like, where Doulos has sailed to, and why people have left their families and homes to serve onboard as volunteers. Come discover Doulos for yourself!

'Mamak' I-Cafe
21 July (Fri) 8-9.30pm
Youth & Young Adults – Chill out with your friends at the 'Mamak' I-Cafe onboard Doulos!
Enjoy live international music performed by our very own Doulos crew.

U-can-make @ diff!
28 July (Fri) 8-9.30pm
Calling all youths that previously attended Doulos programs! Doulos' stay in Port Klang is coming to an end, and you are invited to the farewell celebration. An exciting programme awaits you. Come and find out what differences one life can make.

Labels:

4.7.06

此刻東西海岸

上星期﹐逃亡到東海岸時﹐得知明晚 (0507) 有 7 隻燕菜海龜 * 預期會到遮拉汀海灘生產 。回來後﹐從種種媒體中得知後天 (0607) 一艘名為 <忠僕號> 的水上書坊也將在西海岸的吧生港口開放與大眾 。看來﹐這星期﹐我們的東西海岸一點也不清閑 。

* Direct translation from 'penyu agar-agar'

Labels:

3.7.06

一個火星人的自問自答

那天﹐自討沒趣地問了五道火星文
然後﹐游來一尾
答了第 5 題 。
然後﹐空氣中蔓延著淡淡的寧靜 。
今天﹐又自討沒趣地解答那五道
火星文
  • Chow two's, jog pan - 狡兔死 走狗烹
  • Blue who say and who's -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 Even game win even so whole -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 Cheap tower book to put topic, but cheap tower doubt to put topic -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 Jason love Jason - 潔身自愛 (傑森自愛)

1.7.06

這週末﹐讓我們赴一場聲色響宴

若不是因緣巧合在 <中國報> 看到 <兩兄弟的青春情事>﹐我想﹐我應該就這樣默默地忘了朋友他哥導的這部戲劇 。雖然看到報導的此刻已經是演出當天的凌晨了﹐我想我應該還可以寫些什麼﹐希望有多三兩隻小貓看到﹐可以捧捧場 。就算沒人看到﹐至少我不必煩今天該寫些什麼的 。當然﹐我對這部戲劇完全不了解﹐所以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節摘 <中國報> 的介紹﹕

“ ... 由 Noise Performance House 及 The Actors Studio 攜手製作的 《兄弟 ‧ 最愛》 中文舞台劇是一個交織友情、愛情的青春故事 。曾奪得第 4 屆戲炬獎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戲劇等獎項的王涵奕﹐繼 《Paradise》 之後二度率團從檳城移師到吉隆坡演出 《兄弟 ‧ 最愛》 ... ”

“ 《兄弟 ‧ 最愛》 由兩個故事組成 。” “ 他舉例 《兄弟》﹕「它是非寫實劇,所以手法﹑表演﹑舞台美術也是非寫實的﹐帶有幾分幾米的風格 。整個故事都在講述他們在尋找的過程﹐本來兩個人有共同的愛好﹑習慣﹐但在尋找過程中卻發現彼此都改變了﹐於是他們在想是應該繼續走下去?抑或分開走?」 ”
“ 至於 《最愛》﹐王涵奕在編導時一直在思考著﹕是不是要愛過一個人才算是最愛?還是要愛過幾次才會有最愛?在和另外兩位編劇吳豐軒﹑林佳佳以及演員討論過後﹐大家取得的共識是 -- 「不一定要愛過對方﹐可是對方會在我們心裡很深﹑很久 。」 喜歡的對象可能在時光流轉裡經已褪色﹐但情懷卻永遠在我們心靈深處激盪 ... ”

“ 《兄弟 ‧ 最愛》 起用新人獨挑大樑﹐劇中的五位演員就有四位是首次上台演出 。「開始時他們很難把角色性格和自己的情感融合一起﹐後來在檳城﹑吉打演出後﹐他們才開始抓到竅門﹐所以我們又作了一些修改﹐我希望在吉隆坡的最後一站會是最好的一次演出 。」 ”

“ 由於《兄弟》全場只有兩位演員﹐加上他們的資歷淺﹐王涵奕為了打破觀眾可能會有的沉悶之感﹐因此在舞台設計方面做了很多巧思﹐結果﹐預期般的引起檳城觀眾的驚喜 ... ”

“ 兩個兄弟情深的孤兒睛和煙﹐為了尋找注定裡那看不見的禮物﹐展開了他們的旅程 。一路上﹐他們遇見了許多奇怪的人和事﹐兩顆心也起了不同的演化﹐在大地的盡頭﹐他們看到 … ”

“ 家易和永康有著無人理解的默契﹐直到悅琪的出現﹐三人之間的微妙情感﹔是愛﹐還是傷害?多年以後﹐年少的勇氣﹑直率和心中的最愛﹐只能藏放內心深處 … ”

∥日期∥7月1日及 2日﹐晚上 8時﹔7月2日﹐下午 3時
∥地點∥Bangsar The Actors Studio﹐ 孟沙購物中心 3 樓
∥票價∥17令吉(學生﹑樂齡人士及殘障人士)﹔27令吉(成人)
∥查詢∥03-20940400﹔03-20941400﹔ 012-4123008﹔013-4803499

如果這個週末﹐你沒樂子﹑找不到好去處﹐也許你會在這裡找到一些些驚喜﹐ 友情推薦 《兄弟 ‧ 最愛》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