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拈梅且徐行
大學先修班的時候﹐上中文課的學生必須學習詩歌賞析﹐以應付考試﹔班上許多同學都把這門課業當作苦差﹐唯獨我對賞析情有獨鐘 。縱然很多時候做出來的賞析還是有點不知所謂﹐但我蠻享受其中過程的﹔這也許和我天生喜歡猜心有關﹐所以﹐後來我也背叛了中文﹐選讀心理學 。雖說喜歡﹐但一考完大馬高級文憑考試﹐我還是跟其他人一樣把所有課本都丟到一旁﹐什麼亂七八糟的詩歌賞析﹐當然也隨之慢慢遠離我的生活了﹗
後來﹐當上字幕翻譯員後﹐偶爾還是會因為劇情需要﹐上網找出電視情節中出現的詩句的意思 。昨晚﹐翻譯 <聊齋> 時﹐片中不只一次提及王安石的 <梅花>﹐為了確保自己沒譯錯﹐還是很謹慎地上網搜查了相關資料與賞析﹔順道查查今日剛加入 Blogroll 的 <何妨吟嘯且徐行> 的出處和意思﹔結果﹐發現這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處﹗
“何妨吟嘯且徐行” 出自蘇軾的 <定風波> ﹐是他老人家因烏鴉台詩案被貶到黄州近三年時寫的 。蘇大叔寓情於景﹐籍由旅途上遇到風雨的情景﹐道出仕途的坎坷﹔爾後的 “也无風雨也无晴” 則說明大叔隱逸江湖後﹐ “視政治如糞土” 的豁達心境 。蘇大叔曰﹕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蕭瑟處﹐
歸去,也无風雨也无晴 。 ”
On the other hand﹐王安石的 <梅花> 明看似在描寫梅花﹐事實上也是籍由牆角的梅花暗喻自己隱居鐘山後﹐遠離世俗紛擾﹑與世無爭的灑脫﹐王大叔道﹕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
這兩首詩的內容﹑場景雖然不盡相同﹐但作者的用意其實沒差多少﹕兜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又講梅花﹐又道雨景﹐到頭來還不是想稱讚自己清新脫俗而已﹐真服了這些古人﹗朋友說我自視過高﹐但碰上這些文人﹐我想﹐我還是得俯首稱臣﹗
但仔細想一想﹐這兩首詩歌似乎和我的 <見鬼啦> 也很相似 。當然﹐我比較厚顏無恥﹐不道梅花不說雨﹐只談了兩句孔雀﹐其餘的都借別人的口來稱讚自己﹔這麼說來﹐我的那篇文章似乎比這兩首詩歌更上一層樓﹗
蘇才子啊王才子﹐你們的詩歌﹐若沒有兩把賞析的刷子﹐還真的看不出箇中 ‘真諦’﹐如果你們倆生在現代﹐仕途肯定比舊時坎坷多﹐畢竟現代人崇尚的是速食文化﹐樣樣追求簡潔快速﹐誰會得空聽你們風啊雨啊花啊的﹖ 若您兩才子真的生在現代﹐那你們頂多只能像我這樣﹐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高唱﹕“懷才不遇﹗” 哀哉﹐哀哉﹗
後來﹐當上字幕翻譯員後﹐偶爾還是會因為劇情需要﹐上網找出電視情節中出現的詩句的意思 。昨晚﹐翻譯 <聊齋> 時﹐片中不只一次提及王安石的 <梅花>﹐為了確保自己沒譯錯﹐還是很謹慎地上網搜查了相關資料與賞析﹔順道查查今日剛加入 Blogroll 的 <何妨吟嘯且徐行> 的出處和意思﹔結果﹐發現這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處﹗
“何妨吟嘯且徐行” 出自蘇軾的 <定風波> ﹐是他老人家因烏鴉台詩案被貶到黄州近三年時寫的 。蘇大叔寓情於景﹐籍由旅途上遇到風雨的情景﹐道出仕途的坎坷﹔爾後的 “也无風雨也无晴” 則說明大叔隱逸江湖後﹐ “視政治如糞土” 的豁達心境 。蘇大叔曰﹕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蕭瑟處﹐
歸去,也无風雨也无晴 。 ”
On the other hand﹐王安石的 <梅花> 明看似在描寫梅花﹐事實上也是籍由牆角的梅花暗喻自己隱居鐘山後﹐遠離世俗紛擾﹑與世無爭的灑脫﹐王大叔道﹕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
這兩首詩的內容﹑場景雖然不盡相同﹐但作者的用意其實沒差多少﹕兜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又講梅花﹐又道雨景﹐到頭來還不是想稱讚自己清新脫俗而已﹐真服了這些古人﹗朋友說我自視過高﹐但碰上這些文人﹐我想﹐我還是得俯首稱臣﹗
但仔細想一想﹐這兩首詩歌似乎和我的 <見鬼啦> 也很相似 。當然﹐我比較厚顏無恥﹐不道梅花不說雨﹐只談了兩句孔雀﹐其餘的都借別人的口來稱讚自己﹔這麼說來﹐我的那篇文章似乎比這兩首詩歌更上一層樓﹗
蘇才子啊王才子﹐你們的詩歌﹐若沒有兩把賞析的刷子﹐還真的看不出箇中 ‘真諦’﹐如果你們倆生在現代﹐仕途肯定比舊時坎坷多﹐畢竟現代人崇尚的是速食文化﹐樣樣追求簡潔快速﹐誰會得空聽你們風啊雨啊花啊的﹖ 若您兩才子真的生在現代﹐那你們頂多只能像我這樣﹐在自己的部落格裡高唱﹕“懷才不遇﹗” 哀哉﹐哀哉﹗
7 Comments:
你读这两首诗词的心得还真特别。
下回我看不透赵门李氏的作品,或老师嫌我没有新意时,可以找你帮忙了。
^_^
我也常常投诉赵门李氏为什么不要讲好好,用了一大堆典故让人猜。
嘻嘻……
哈哈。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差点给吓到。
其实在佛学里好像有一个“笑拈梅花”的典故。张曼娟早年一本小说还是散文集的书名也叫《笑拈梅花》。
你做了功课我在来进修。 ^.^
薄荷小姐﹐如果你採納我這種賞析法﹐那你的碩士學位肯定無望﹗其實﹐我反倒喜歡古人這種欲說還休﹑扭扭捏捏的表達方式﹐以前看故事書時﹐常常看到秀才舉人用這種暗喻的方式來諷刺腐敗的爛財主﹐每每心裡總是拍案叫絕﹗一個句子﹐聽在壹佰種人的耳朵裡﹐會有超過壹佰種的詮釋方式﹐這就是文字的奧妙之處﹗
建傑﹐佛陀是曾經拈花一笑﹐但拈的好像不是梅花﹐拈梅花的是張曼娟﹗我曾經在我文中引用過‘佛陀拈花’的比喻﹐有興趣可以到以下連接去看看﹕
http://way5577.blogspot.com/2006/03/blog-post_18.html
中六中文科目最喜欢的就是赏析部分,不必背嘛,懒人如我最喜欢了,还可以乘机goreng一番,哈
趁機 Goreng 是不是也可說成“Big River Small River”?!!! :p
我昨天的留言不见了!
为什么会这样?
昨天,我说:
我和747一样喜欢不必背、可以goreng的赏析。
一向以来,可以乱说一通的比老老实实背年代、资料的来得好。
只是当要我认认真真地goreng我的论文时,又常常遇上瓶颈。
赫赫……
看来,我们都是一等一的大厨;不然,怎么每一两天都有事情摆上台大炒一番?!只是现在的中六好像已经没有这些古文、赏析之类的了!还是我们这些老姨老叔懂得欣赏古人的才情与智慧!
Post a Comment
<< Home